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法制经济 > 正文

    骗子多啊.为什么招摇撞骗,能屡屡得手?

    信息发布者:大河上下
    2017-09-03 15:43:44    回复:0    点赞:1

    骗子多啊.为什么招摇撞骗,能屡屡得手?



    河南省本地商家濮阳市本地商家范县本地商家龙王庄镇本地商家




    近日,山寨社团“中国科技创新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被北京市民政局现场取缔。该山寨组织打着国务院旗号、拥有40个下属机构的“山寨社团”。它此前遭新京报持续曝光,其下属“委员会”曾在多名退休省部级官员不知情的情况下让他们“被顾问”。


    耐人寻味的是,这家山寨社团还在7月底发“郑重声明”称,请与中心合作的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这俨然是上演“贼喊捉贼”。


    问题来了:这么个山寨社团,在“国字头”名号这么显眼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能坚挺这么久?这离不开其运作模式的支撑:向地方政府发函提出建立合作、共同开发项目,通过关联公司承揽地方工程获取利润。它常打着国务院旗号到省市拉投资。

    据新京报报道,有很多部门和机构与“山寨社团”接洽商谈合作,其中不乏县级市的副市长。而那些政府部门的合作,又会被其拿来宣传背书,去继续争取跟更多部门、机构的“合作”。

    为何这些“山寨社团”专门瞄准地方政府招摇撞骗,能屡屡得手?为什么一些地方政府对山寨社团缺乏鉴别力?一些山寨社团通常“拉虎皮作大旗”,动辄冠以中国、国家某某中心的名称,千方百计与国家部委机关扯上关系,具有一定迷惑性,是重要缘由。

    但从主观上来讲,山寨社团屡屡得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领导热衷于“浮名虚号”,希望借助全国性社团提升地方知名度,更有甚者以为能够通过部委所属单位“架天线、搞勾兑”。

    从现实看,即使明知有些山寨社团身份可疑,个别好大喜功的地方政府领导为了炒作政绩,也可能对社团是否为非法组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勾兑对他们来说,也是“刚需”。也正因非正常政绩观和荣誉焦虑症驱动,原本不难鉴别的山寨社团在一些地方大行其道。

    近期,民政部门已加大了对非法组织的执法力度,各地取缔了一批打着“国字头”旗号聚财行骗的非法组织。在此情境下,治理山寨社团乱象,需要“多管齐下”将其导向深化。

    其一,中央部委应率先垂范,做好信息公开,让下设的直属事业单位和挂靠社团易于查验;强化内部审批管理,特别是要对以独立法人单位二级三级分会、委员会等名义开展的活动进行专项整治。

    其二,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部门民政系统应当加强宣传和科普力度,让社会化公众了解社团查验方式,避免上当受骗。

    其三,对个别“揣着明白装糊涂”曲意逢迎的地方官员,要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造成严重后果的,必须严肃问责。

    如今,媒体曝光让“中国科技创新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得以现形和被查处,而接下来,也希望监管部门能展开有针对性地排查,也敦促各环节各尽其职,主动作为,让类似的山寨社团无隙可乘。



    1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网友评论
    声明 本文由乡镇港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乡镇港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乡镇港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