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教育考试 > 正文

    拯救农村教育的关键在哪里?

    信息发布者:大河上下
    2017-09-01 15:20:00    回复:0    点赞:2

    拯救农村教育的关键在哪里?



    河南省本地商家濮阳市本地商家范县本地商家龙王庄镇本地商家

    拯救农村教育的关键在哪里?

    鲁安新华


    3b3fa9a15e7c666075d661f9fcd89420_1503782123_9673.jpg

    拯救农村教育的关键在哪里?





     新型城镇化之于广大农民,是一个幸福的梦。但是对于留在农村的农民来说,医疗卫生、养老和教育,是决定他们是否能安心留在农村的难题。在这三大难题中,教育首当其冲。

     中国农民有重视子女教育的传统。

     但是,衣食无忧的农民们最关心的,还是子女就近能受到比较好的教育。

     这几年,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三农”政策,不少农民还是喜欢农村,但他们最担心的,是农村学校不能给他们的子女提供更有质量保障的教育。所以,农民中的不少能人砸锅卖铁也要带着孩子举家进城。如果不把农村教育办好,不能把一批有经营头脑、懂技术的农民留在农村,我不知道,今后的农村,究竟是谁的农村?

      长期以来,乡村教育在整个中国教育处于被忽视的地位,造成农村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解决教育资源失衡,主要靠政策倾斜。

      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能在放弃农村教育的前提下实现。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农村教育发展是当下必须面对的时代命题,必须以系统性思维去定位农村教育,以前瞻性的眼光去规划农村教育,以统筹协调的策略去发展农村教育。



      中国的根基在农村。

      农村的希望在教育。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陈宝生:要让300万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今年3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就“教育改革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陈宝生表示,教育部将采取三条措施来解决乡村教师的后顾之忧。


      记者会开始,陈宝生开门见山表示,这是到教育部工作后第一次参加记者会,他把今天的记者会当做是一场考试,各位记者就是出题的老师、阅卷的老师、监考的老师,他希望这是一场素质教育的考试,不是应试教育的考试。


      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出的“乡村教师的队伍难招难留”问题时,陈宝生说,我国现在有300万乡村教师,他们是基础教育的脊梁,尤其是农村孩子成长的园丁。2015年出台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是共和国历史上是第一个关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计划,意味着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陈宝生介绍,《计划》实施以来,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但是由于历史、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原因,乡村教师短缺的问题依旧非常严重,集中表现在三个问题,教育部在围绕这三个问题出台政策和措施,加强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是要“下得去”。乡村教师短缺突出表现是“下不去”。《计划》颁布以后,深入实施的“特岗计划”就是专门针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招收毕业生到乡村去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乡村教师短缺的问题。连片特困贫困地区和265个连片特困贫困地区之外的省贫县都纳入了这个范围。


      二是“留得住”。下去了留不住,干一段时间就走了,“特岗计划”也有这个问题。解决留不住这个问题,主要有三招:第一招是中央财政投入了52.53亿元资金,使8.1万学校的近130万乡村教师受益。通过提高补助,让他们在乡村从事教育劳动得到相应的补偿,大体上人均300元左右。一些省财政拿出资金投入,标准较高的,最高在1500元。这是解决经济范围的。第二招是在全国建了40万套乡村教师、特岗教师的周转房,提高教师居住条件,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第三招是提高乡村教师的荣誉。教育部向106万名在乡村从教超过30年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这在共和国历史上是第一次。如此大规模地颁发荣誉证,就是想通过这样的精神奖励,营造教师在乡村从教的浓厚氛围,让他们有职业的荣誉感。


      三是“教得好”。“教不好”的问题主要是质量问题。采取措施鼓励水平比较高的校长教师向乡村流动,这有经济措施也有保障条件的措施,鼓励他们流动。还有一个措施是培训,培训的关键是学校得有一个好校长,这两年培训校长380万人次,不断地给他们培训,让他们提高管理和教学的水平。有一个好的校长带着一帮老师,这个乡村的教学水平就会逐步地提高。


      陈宝生表示,下一步,要继续贯彻落实好乡村教师计划,同时还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尽可能向村小和教学点倾斜,还有解决乡村教师和城市教师编制问题,城乡统一编制标准。另外要下功夫解决好“长不高”的问题,就是要从制度上解决他们评职称这样一些职业发展问题。做好制度安排,经过一段时间,我们的乡村教师短缺问题就会得到较大缓解。


    拯救农村教育的关键在哪里?


     城乡之间的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现在的是首先不要继续拉大这种差距,然后逐步创造条件力求缩小差距。跨地区的城乡差距有待于全国的均衡,而现在需要努力的首先是在一个县域范围内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据一些成功的地区的经验,现在有可能做到的,首先是政府公共教育经费和其他教育资源的分配应该按照公平的原则分配给每一所学校,农村“示范性学校”的建设既要有适当的超前性,更应有现实的可效仿性,即公平的竞争性,而且政府的教育经费不应只集中在个别学校,人为地制造不公平竞争的局面,就现阶段而言,政府的重点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更多地关注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对于那些条件好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适当放宽政策,让他们增强自我造血的功能。其次建立城市与农村教师定期轮换的制度,可以先从年青教师做起,即规定城市年青教师要有在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才能晋升职务或职称;还可以规定高中等院校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要先到农村学校任教。与此相适应,应实行在一个城市和县域范围内城乡教师工资标准统一(包括地方补贴),以便于城乡教师流动,有条件的地方(如江苏省江阴市)实行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工作提高工资待遇,并计入退休工资之内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改变农村教师素质低下的状况,为提高农村教育的总体水平提供基本的条件。此外,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发达地区的学校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包括校长、教师之间的交流任职,定期组织专题研讨,有条件的还可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实际上这种做法不仅对农村学校、同时对城市学校都会有帮助。


     针对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不高的现状,贫困地区的农村教育绝不能长期靠大学生顶岗支教来维持,然而对于贫困地区的农村教育来说,这种顶岗实习的方式只能是一种短期的支持。这些顶岗实习的支教生毕竟是来实习的,从没教过书,不大会教书,还不具备教师资格,顶岗实际上等于无证上岗,短期内缓解一下农村教师短缺的燃眉之急已属无奈,但如长期这样做,就是对农村教育、对农民后代的不负责任。但是,由于顶岗支教暂时补上了农村教师的缺额,维持了农村学校的正常运转,却使一些地方政府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和惰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教师的正常补充。虽然教育部早有明文规定,但事实上不少地方因为有了支教生,招录补充新教师的动力有所减弱。


     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尽快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师资短缺的问题。


     农村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我认为,第一,应该及时招录、补充新教师,建立一支充足、稳定、过硬的农村教师队伍。第二,要清理在编不在校、不在岗人员,消除人事腐败。基层学区、学校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或是有背景,或是花钱托关系,占着教师的编制,领着教师的工资,却长期不来学校上班上课,或虽来上班领工资却不上课。解决农村教师短缺问题,必须向这种人事腐败开刀,动真碰硬,清理这些人。第三,大幅度提高农村一线教师待遇,用优厚的待遇留住教师,增强农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农村教师想方设法往城里调,或离岗往城里跑,重要原因是农村条件差、待遇低、收入少,而且短期内难有大的改观。但待遇完全可以通过政策倾斜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的实际收入若能高于城市教师,那么,即使不会出现争着抢着来农村任教的局面,农村教师外流的现象也将很快得到遏制。第四,调整学校布局的工作还要继续,以形成规模效应,提高师资利用率。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有条件有办法的农民纷纷把孩子转到城里的学校念书,加上人口的减少,这几年农村学校出现“空壳化”现象。政府应着手解决这一新出现的问题。


    中国教育在线·教育人

    进入作者主页




    2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网友评论
    声明 本文由乡镇港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乡镇港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乡镇港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